一同举目
谈妮
近20年来,《举目》孜孜不倦地供应华人教会易于使用、与属灵生命成长相关的原创文章,从探讨教义、见证信仰、开拓视野、对话时代……到反思海归、新一代的流失。
每一篇文章,都经过严谨的编辑过程。每一位作者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为了保持文章原貌,有的文章从约稿到完成,甚至需要几年时间去关注、记录,其间经过编辑与作者多次沟通,才能促成作者提笔撰写。稿件收到后,又经过团队审稿、登记、作者授权、文章作格式,再交予专人改稿,再经编辑仔细斟酌修改、加编注……反复讨论、修改才能完成。
2016年10月13日出版的《不再孤独——戒掉色情瘾(麻雀)》,触及了网络时代的三痛:上瘾、色情与忧郁症。这篇文章不仅见证了个人、夫妻、教会,在不可能任务上以成熟的生命来荣耀上帝,更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经验与策略。
文章的产生,是始自编辑对作者数年自然的关怀,更是因为作者可嘉的勇气。由于忧郁体质与病史,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回首不堪的过去,是相当艰难且具高风险的。作者夫妇挣扎了一、两年,经过祷告、讨论,与编辑来回交流……用英文列下大纲,通过后再用中文试写一段,经编辑评论后,才着手写全文。
由于内容敏感,所以每次编辑修改后都再交作者过目,讨论若干细节……来往数回后终于定稿,作校对、找图片,排期发稿。出版后除了正式通知外,编辑还主动联络作者,告知反馈,以肯定作者的努力,并增加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
从文章形成到出版,编辑团队都是幕后默默的运营者,就是为了成全、造就教会。
这正符合使徒保罗的勉励:“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罗》15:1-2)
《举目》,确实是一个值得长期参与的服事平台,愿您一同举目。
◆诚如读者留言,这些都是“深入浅出、时常阅读,更能帮助思考基督徒的自我存在价值”的好文章:
- 四次大公会议时四大教会的现况(贺宗宁)
- 在上帝之外,谦卑是拒绝存在的(周学信)
- 老婆坚持不让我去教会,怎么办?(符镝)
- 我怎么就信歪了呢?(无忌)
- 到底应该如何奉献?(楼健)
- 说易行难——如何处理个人冲突?(基甸)
- 安息日的牧养学(董家骅)
- 我们的教导出了什么问题?(卫约翰)
- 以福音为中心的社会正义——读提姆∙ 凯乐《慷慨的正义》(王星然)
- 80位在德国的穆斯林难民受洗,接受基督为救主(渔夫)
- 误入“正途”:作育下一代的神学反思(刘志远)
- 是少年弥赛亚犯了错?还是《少年弥赛亚》犯了错?(邱慕天)
- 贾艾梅——印度孤雏之母(庄祖鲲)
- 私欲与虚伪——来自《神鬼猎人》的指控(李奥)
- 牛津大学终止了800年的传统——基督教研究必修课(裴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