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海外校園機構

“去做爸爸,媽媽!”──情繫慕尼黑(申叔為/李月碧)

他們勸勉我們不要憂慮缺乏裝備:只要有心,神必供應。就這樣,我們大膽地走上了[海外校園機構]的中宣服事之路。神真是信實的,在許多海外校園老師們親切又耐心地帶領下,我們在主內享受了美好的同工。

亞洲中宣接力:《探親》及《陪他們成長》(王保華/楊歆娥、劉自欽/楊一瑜)

自2008年起,[海外校園機構]差派兩對特約同工(王保華/楊歆娥及劉自欽/楊一瑜夫婦)前往亞洲,以中宣接力的方式,培訓海歸小組和團契。以下是他們在2009年11月海外校園通訊上的分享。

吵架十誡(上)

以聖經真理來輔導教導我們生活中的誤區,如何維持美滿幸福,以神為中心的婚姻家庭,培養虔誠出色的兒女。

牧者廻音 | 投稿《舉目》作為一種靈性操練(陳世賢)

六月某天收到談妮姐的訊息,邀我寫篇文章分享與《舉目》的關係,還特別叮嚀我不要歌功頌德。然而,我翻看我們間的對話紀錄,發現這一路同工的路上,覆蓋了滿滿的恩典與收穫,不能不說。對我而言,“投稿《舉目》”這件事,是一種靈性的操練。

[海外校園機構]的中心信息(蘇文峰/鄭期英)

2006年,[海外校園機構]同工經過長時間的討論,確定我們機構所要傳揚的信息是:“跟隨基督──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2007年,4月、7月和9月的海外校園通訊,分別以問答的方式說明此中心信息的重點。以下內容乃根據這3期通訊編輯而成。

對一代又一代的知識份子說話——《遊子吟》作者馮秉誠談《海外校園》雜誌(馮秉誠、蔡越)

馮秉誠牧師,著有《遊子吟》、《聖經的權威》、《聖經的詮釋》等信仰書籍。他畢業於北京大學生物系,及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87年獲美國密執根州立大學博士學位。先後在俄亥俄大學、西方儲備大學、威斯康辛醫學院等從事科學研究。現為威州密爾沃基(Milwaukee)華人基督教會的差傳牧師。

十八與十九世紀(下)

《十八與十九世紀》分上下兩講,是《教會歷史》的第七課。這套課程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基督教會從五旬節開始建立,直到新教改革的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