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校园与我 | 停车塲与钱罐子 – [海外校园机构]30周年纪念专辑 (夏娃)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海外校园机构]30周年纪念专辑

夏娃

 

停车塲事件

我在[海外校园机构]服事期间,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

海外校园的停车场很小,刚够办公室同工使用。一旦有邻居把车停到我们的停车场,有些同工就得把车停到街上,既要多走路,又很不方便。所以停车场的墙上贴了告示,在早上8点到下午5点的上班时间内,请邻居们不要占用我们的停车位。

但有一部车常常犯规。因此我们在原本的告示上加了提醒,如果违规车被拖走的话,费用由车主自付。但这样还是无效。后来我们又特别做了一个便条,专门放在那辆违规的车子的挡风板上,且每次都申明说这是最后一次。通常这部车会消失一阵子,然后又会重新出现,好像无法消灭的“小强”一样。直到有一天我提出,真的应该打电话叫拖车公司来了。

行政部主任Sharon说再等一等,下班后她会去那个邻居家里拜访,请求他们去别处停车。第二天当那部车再次出现时,我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真的准备找人拖车了。Sharon赶紧解释,她去那家拜访后才得知,他家上有老,下有小,爸爸要打两份工。晚上回家太晚太累,没有力气把车停到远处,所以就近停在了我们的停车场。本打算早上赶在8点前来挪车,但晚上孩子经常哭闹,睡不好觉,早上实在起不来,所以请原谅他们。

Sharon最后说了一句:“被拖一次车,他们要损失好几百美金啊!”得知原委后,大家就再也没提拖车的事。有些早来的同工常会主动把车停到街上,让出停车位。

我以前是个很讲理的人,一是一,二是二。刚来[海外校园机构]的时候,我觉得[海外校园机构]非常不讲究界线,好像没有所谓“家是家,公司是公司”这回事。同工们把家里的好东西带到办公室分享,把办公室的工作带回家继续,几乎是日常操作。如果有人从外地来拜访,大家都很乐意招待,就像自己亲戚来了一样。

在办公室内部“他们”,“我们”的界线模糊。从办公室延伸出去,仍旧保持了这个特点。即使有邻居损害了我们的利益,但“两害取其轻”,只要他们的损失,超过我们的损失,就舍不得,他们的重要不亚于我们,为了他们的益处,我们宁愿多走一里路。

在[海外校园机构]的两年里,同工们润物细无声地向我示范了什么是一再的恩典。让我心里不知不觉增加许多安全感,不用害怕万一哪天我站到了界线的另一边。

 

打牙祭的存钱罐

 

加入[海外校园机构]的第一年,我需要买车。遇到的卖主是一位华人基督徒。一听我是海外校园的同工,立刻将原本就很低的开价,再降低一千美元。因为他非常认同海外校园,觉得支持机构的同工,就等于是支持机构的事工。

当时我因为刚来到加州,对海外校园没多少了解。一听这位卖主这么说,就有些紧张。我知道自己的灵命几斤几两,如果海外校园在华人基督徒心中的份量这么重,那以后是不是一直都得注意形象,说话轻声细语,脸上永远挂著微笑……才能配得上“海外校园同工”这个头衔?

但很快我的顾虑就打消了,原来同事们都很实在,都不爱戴面具。该工作的时候工作,中午一起吃饭时,说到柴米油盐,没有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有位弟兄特别会找优惠。如果有人需要买手机了,换汽车保险了,他总是能帮大家找到打折最多,性价比最高的商家。有的姊妹特别会做菜做糕点,不光会带到办公室来跟大家分享,而且下班后,常常会把我带回家蹭饭。苏老师那么德高望重的牧者,也许你以为他特别严肃?但是他会定期参加教会的打乒乓活动,跟年轻人们“厮杀”在一起,武侠小说里面描写的老顽童也不过如此。

最有趣的是,我本来以为,只有我一个人无法坚持每天早晨读经,海外校园的其他同工都是超级成熟的基督徒,绝不会有这个问题。没想到许多同工跟我一样,难以养成坚持每天读经的习惯。于是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天都在办公室里问一遍:“你今天读经了吗?”没有读经的,往存钱罐里丢25美分。等罐子满了,大家可以用里面的钱去吃一次自助餐。起初罐子里的钱积攒得好快,没多久就够大家打一顿牙祭了。

后来渐渐的,存钱的速度才慢下来。想想真好笑。原来没有谁是一跨进海外校园的门槛就脱胎换骨的,大家都是在懵懵懂懂中成长起来的。

有一次苏师母跟大家分享,有人夸奖他们夫妇为上帝做了多少工作,有多少的付出,摆上,和牺牲。但她觉得他们本来就一无所有,何来摆上,牺牲?我渐渐地也开始明白,原来这不是师母故意谦卑,而是上帝特别的恩典。就像上帝给我们这些同工的恩典一样,虽然我们一无所有,但是因为祂把我们带在身边,所以我们不需要装成“世外高人”,不需要对自己存任何幻想,只要搀着祂的手,往往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已经走到了红海的对岸。

 

作者于2010年4月-2012年8月,在[海外校园机构]担任总干事特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