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校園機構]的中心信息(蘇文峰/鄭期英)

蘇文峰/鄭期英

 

編註:2006年,[海外校園機構]同工經過長時間的討論,確定我們機構所要傳揚的信息是:“跟隨基督──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價值觀和生活方式。”2007年,4月、7月和9月的海外校園通訊,分別以問答的方式說明此中心信息的重點。以下內容乃根據這3期通訊編輯而成。

 

向上看,向內看,向前看

問︰為什麼你們要特別強調這一信息?

答︰從古至今,從加利利海邊到世界各地,主耶穌對門徒的呼召就是這一句簡要的話︰“來跟從我”(《可》1︰17)。

“來跟從我”不是為了“吃餅得飽”,不是為了“左丞右相”(《可》10︰37),而是捨己,背起十字架的跟從。

 

問︰這一種認識對你們所注重的中國學人事工有何關聯?

答︰今年是馬禮遜來華200週年,也是[海外校園機構]創立15週年。我們有感於200年來基督教在中國知識分子中仍未扎根,而海內外中國學人事工似乎蓬勃熱鬧,但學人中願意信主的人多,決志作主門徒的少,許多人喜歡參加教會活動,太少人委身跟隨基督。

 

問︰耶穌在世時,跟隨基督是具體的與祂同往同行,但今天我們如何落實這一心志呢?

答︰在今日,“跟隨基督”不單是一種心志,更是立志捨己。改變無神的世界觀、世俗的價值觀和自我中心的生活方式,重新建立以神為本的世界觀、合聖經的價值觀、討主喜悅的生活方式。這是《羅馬書》12章1-2節所說“心意更新而變化,不效法這世界、察驗神旨意”的落實。

 

問︰為什麼“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這麼重要?

答︰中國人從小接受無神主義或者泛神論的世界觀教育,已習慣用人本、實用、自我中心來看待信仰和人生。我們可能理性上相信有神,心情上感受到愛,生活方式也基督教化,但內心深處的理念仍然自我。聖經中所啟示的世界觀卻是“萬有是本於祂,依靠祂,歸於祂”(《羅》11︰36)。這句話指明神是萬事萬物的源頭、過程、目標,這句話也解答了人類三個最基本的探索︰“我過去從哪裡來?我現下如何生活?我將來往哪裡去?”

 

問︰這樣的世界觀對一個人的具體作用是什麼?

答︰一個人具有“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就漸學會用神的眼光回顧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生活環境,不再怨天尤人,會以神的智慧透視時代、文化;會靠神的恩典得救、得勝;會以神的慈悲待人接物;會以神的創意生活、工作;會以神的心意佈道宣教。

問︰這是[海外校園機構]信息的特點嗎?

答︰是的,這是[海外校園機構]出版、培訓所盼望的果效。總的來說,我們期待海內外中國學人走出“向後看”的悲情,勿奔“向錢看”的世路,而是跟隨基督︰向上看,向內看,向前看。若不是建立這種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許多事工將只是草木禾秸。

 

價值觀的取捨

問:可否敘述什麼是以神為中心的價值觀?

答:首先,我們先給“價值觀”下個定義。所謂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在面臨選擇時的一種取捨的標準。因此,以神為中心的價值觀,乃是當一個人在作任何決定或選擇時,他不是隨從世俗的標準,乃是根據聖經的教導或者神的心意來作決定,也就是說,神是價值的源頭,神也是價值的根基。這和一般世俗“以價定值”,是非常不同的。

 

問:以神為中心的價值觀,具體表現在生活中是怎樣的?

答:生活的層面極廣,我們只集中在幾方面來談談:

1.對人和自我的看法

自我價值的肯定,是使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感到有意義、有力量、有維持力的原因。一般世人都以做什麼(doing)、擁有什麼(possessing),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而做什麼、擁有什麼,會隨時空而改變,因此,人常會處在自高和自卑之間。

但聖經告訴我們,人的價值在於人是誰(being)?人是按照神的形像被造(《創》1:26、27),有神所賜的榮耀與尊貴、並治理世界的權柄(《詩》8:5);而耶穌基督更是為所有罪人而死,當我們相信並接受祂,就能與上帝和好,成為上帝的兒女。這個天父兒女的身份,不會因時間、空間而有任何的改變。

2.對金錢和物質的看法

金錢常是一般世人追求的人生目標,金錢也成為一般人安全感之所在。渴望過奢華的生活,對物質的慾望無止境,是現代人生活的寫照。

聖經上對金錢的教導卻是: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太》6:19),因貪財是萬惡之根(《提前》6:10);不要倚靠錢財(《提前》6:17-19);不要讓金錢作主人,而是作金錢的好管家(《路》16:13);善用金錢,多做主工(《林後》9:6-15);知足(《提前》6:6-8)。

3.對權勢和領導的看法

世上人追求權勢的目的是,可以因居高位而掌控別人,況且,名利通常都隨著權勢而來。追求權勢的結果,不僅破壞了人與人間的關係(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也會帶來腐化(人罪惡的本性使然)。

聖經中主耶穌對於想當領導的人,卻有不同的教導。在《馬可福音》10:43-45中,祂強調“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做眾人的僕人。”這是一種有別於世俗的“僕人領導(servant leadership)”;使徒保羅也提醒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的待僕人,不要威嚇他們(《弗》6:9)。善用權勢和高位,可以伸張公義,保護弱小。

4.對擇偶和家庭的看法

一般人選擇對象是看條件(外貌、多金、家世);對婚姻的態度是,合則來,不合則離;教養兒女則希望他們成龍成鳳,將來成為父母老年時的倚靠(養兒防老),因此,對他們的志趣、職業,甚至擇偶,多所干預。

聖經中卻讓我們看到,婚姻是“神配合的”(《太》19:6),二人的結合,是身、心、靈三方面的合一(《創》2:24),夫妻在神面前的誓約,是要守住一生的承諾,並共同完成神託付的使命;而兒女是神所賜的產業(《詩》127:3),是暫時託管給父母的,父母應教導他們走當行的道,使他們到老也不偏離(《箴》22:6)。

這些都是以神為中心的人應有的價值觀:以天國的眼光,決定本末、先後、取捨、好惡。這也是[海外校園機構]在出版、培訓事工上,盼望能達成的目標。

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問:什麼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呢?

答: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往往是他內在的價值觀和處世態度的反映。一般世人是“以價定值”,因此講求追求時尚,穿名牌、吃美食、開名車、用高檔貨等等,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和能力。

而一個以神為中心的人,是一個常常“以天父的事為念”的人。這樣的人,必會列出人生中的優先順序(priority),區別日常生活中的需要(need)和想要(want),因此他可以活出討神喜悅、不是苦行僧的簡樸生活。

簡樸生活是指“純一的心意,專一的心志,只有一個願望:凡事順服主;只有一個目的,凡事榮耀主;只有一個使用金錢的方向:擴展神在世上的國度。

 

問:簡樸的生活方式,在今天如何落實呢?

答:限於篇幅,有兩點實際的建議。

1.知足感恩、幫助別人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如工作性質、家中人口多寡、是否需要奉養父母等等,應按照各人不同的情況,定下自己生活的標準(living standard)和預算,及早有計劃地儲蓄(子女教育費、退休金、醫療費、緊急預備金等等)。學習按照預算支出,也可以用簡單的記帳,了解自己有哪些花費可以省去。此外,不要被電視、報章雜誌中的廣告或減價品吸引,浪費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和金錢。

整本聖經都教導我們,神賜福我們在物質上充裕的目的之一是,幫助有需要的人。約翰衛斯理曾說:“金錢永不滯留在我身上。假若滯留,它會灼傷我。我盡快把它從手上丟掉,免得它找到門路進入我心中。”從年薪30英鎊到年薪1,400多英鎊,他始終維持28英鎊的生活水平,因此可以將多餘的金錢幫助窮人及做善工。戴德生的經驗則是,“供養自己越少,幫助別人越多,心中的喜樂和屬靈的福氣也越豐滿。”

2.減少活動、主心我心

忙碌是現代人生活的特徵,有時候我們會不知不覺以忙碌來定義我們的價值,以為忙是成功的象徵,辦事非我不可。忙碌的結果常造成胃潰瘍、偏頭痛、神經緊張等疾病,這些都是心理上負擔過重的表徵。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活動記錄下來並加以分類--有哪些是絕對必要的?哪些是重要但非必要的?哪些是有益並非必須的?減少不必要的活動,可以避免情緒上的消耗,讓我們的心思多集中在神國的事上。

跟隨基督,不但是以基督的心為心,更是每天活出“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加》2:20)的生命。我們會以基督的眼光看世界;以基督的判斷定價值;以基督的性情對人對己。

中文版《簡樸生活真諦》(Freedom of Simplicity)一書,封底文中對簡樸的說明最貼切:“簡樸的操練是‘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專心尋求上主,定意活在基督裡。當心思眼目都專一時,一切物質的引誘、責任的需索都不再擾亂心神,內在、外在因有了清晰的目標可以簡樸清爽,生活就能自由、舒暢、充滿喜樂,毫無牽掛地愛鄰舍服事世人。

但願所有參與[海外校園機構]事工的弟兄姊妹和讀者們,都能活出這樣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