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榮子
編註:2009年9月,[海外校園機構]與OMF,IFES,及ISI,在香港聯合舉辦了海歸事工研討會,約60位來自歐洲、北美、亞洲及大陸的代表參加。本文摘錄自作者在此研討會上的報告。
10年前神呼召我們在法國向中國留學生傳福音,使他們成為主的門徒。這些留學生絕大多數很年輕,思想很開放,但沒有信仰,也沒有明確的目標。
5年前我們由留學生進而接觸到“海歸”。我們做的很少,只是集中於兩方面:
一、與他們保持聯繫,抽機會去看望他們。
法國留學生回去後大都集中在幾個大城市。幾年前我們到華東看望同工及教會,為將要回國的學生尋找一些比較合適的教會、團契及屬靈的長者和夥伴;也去看望了幾位較早回去的學生。當時他們已建立了查經小組,我們與他們一起禱告,不久,他們成為一個團契,現已開始主日崇拜並有兒童主日學(我們教會為他們提供教材)。
在華中,有一對在巴黎留學時信主的夫婦。他們剛回去時,工作不順、壓力很大,加上父母對他們的信仰不理解,反對他們去教會,一度與父母關係很緊張。我們那次去,主要想幫他們一起向父母傳福音。她媽媽的心比較柔軟,與我們一同去了教會,並很願意看我們帶去的《海外校園》和《舉目》。
我們一起禱告時,神提醒我們:他們少了肢體間的彼此關心扶持。於是,趁我們在那裡的時候,他們和從海外回去的兩位姐妹,邀請了教會的牧師、師母,成立了“尼希米團契”(他們喜歡並記念在巴黎的尼希米團契)。
二、為要回國的兄弟姐妹介紹當地的教會與團契。
除了我們親自到過的教會和團契,我們也與在國內各地的同工保持聯繫,請他們介紹當地比較適合學生們的教會和團契。所以後來回去的學生,等工作固定下來後,很快就會找到教會與團契,而且都感到很滿意。
“海歸”事工與海外的學生事工有密切的關係,所以我們在巴黎的學生事工也因海歸事工的需要有所調整。我們前幾年是側重於傳福音,這幾年則以跟進、造就、使他們成為主的門徒為重點。
我們用當初我們接受培訓時的教材來培訓。比如,如何尋找新朋友,用“四個屬靈的定律”傳福音、用六本小冊子跟進、建立屬靈夥伴的關係。如何做小組長、如何做團契活動的主席、如何帶領禱告和敬拜……不僅是讓他們懂,並且是讓他們去具體地做。
一開始我們一定陪伴著他們,每次都與他們一起評估,直到他們比較熟練。另外,還讓他們具體操練服事兄弟姐妹和朋友,比如做飯、幫朋友找房子、接待等。這樣,當他們離開巴黎、離開團契到一個沒有教會和團契的新地方,會自己拓荒,建立小組和團契。
我們團契曾有一個學生,在他將要去外省讀書之前,主動要求在團契裡多做幾次聚會主席,預備以後在當地建立新的團契。幾年下來,他接觸了許多當地的留學生,向他們傳福音並帶他們信主。他結婚後,夫婦倆開放家庭,每週末預備飯食接待學生,並一起查經、看錄像,我們也供應他們聖經及一些屬靈書籍。目前,他們正與一戶基督徒家庭籌辦中文崇拜,他們需要我們和教會給予支持和幫助。
從我們瞭解的“海歸”回去後遇到的壓力或沮喪,雖與環境的改變、生活需要調整有關,但最重要的是與自己骨子裡的驕傲有關。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都很優秀,信主後生命也有很大的改變,有些也成為團契、教會的骨幹,被重視、被鼓勵,無形中助長了他們的驕傲情緒。回國後容易表現出一副居高臨下的姿態,別人若不買他的賬,就會覺得別人與自己過不去,情緒就會低落。
所以,我們除了讓他們學會事工的本領之外,更重要的是正確地看待別人,看待自己,以我們的主和歷代神的僕人為榜樣,提高自身的素質。靠著聖靈的大能,治死神不喜悅的老我,學做一個忠心又良善的僕人。“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這是神一直不斷地對我們的提醒。因為學生們不僅聽我們怎麼說,更要看我們怎樣做。這就是:用生命影響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