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趲少年──承傳、更新、開拓

日月如梭趲少年

──承傳、更新、開拓

華欣

photo-Small收到一封信,郵局送來的,手寫的。多年沒有這樣的信了,稀罕,打開來讀。來信的不是熟人,他很客氣地稱我“華總幹事”,接著說:“您好,主內平安。”字跡有點兒草,繁簡交錯,透著幾分蒼勁。他感謝機構多年來寄《海外校園》、《舉目》給他,說這兩本刊物“對於我及許多朋友們都非常有益”。

心中剛剛泛起的一絲興奮被下面的話冷卻了,“因我年事已邁,眼力不夠,不能清楚看明,今後請停止寄我,可挪給他人享用……”。遺憾,又一位長期讀者和支持者要離開我們了。這讓我想到了當下[海外校園機構]面臨的挑戰:新舊同工的交替,幾代讀者的銜接等等,說到底,是異象使命的承傳。從創立到如今,機構走過了20年,起初開創的領袖們的遠見、忠心和那整整一代基督徒的鼎力協作,鑄就了過去的輝煌。現在這批人漸漸地在夕陽中走入他們人生的“金色年華”,精力體力財力都今非昔比了。[海外校園機構]不能躺在過去的成績上享受恩典,要承傳、更新、開拓,才能擔起上帝的使命和弟兄姊妹的期望。[海外校園機構]期待與教會中新的一代攜手同工,再譜新篇。

“光陰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趲少年”。這封信提醒我們,服事的對象在變化,服事的方式也要與時俱進。早在2008年11月,董事會做出決定,《海外校園》雜誌的聚焦點從北美的學人和基督徒轉向中國大陸正在崛起的年輕一代,所謂“80後”和“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雜誌改用簡體字出版,刻意避免教會中的“固定模式”和“屬靈套話”,讓文章精煉簡潔,風格活潑多樣,以適應新一代慕道朋友的需要。起初的十幾年,一本《海外校園》雜誌在手,慕道培靈兩相宜,臺灣大陸都愛看。時代發展,讀者的靈命長進,一本雜誌不可能兼顧教會福音外展和聖徒建造的所有方面了。所以,[海外校園機構]的事工拓寬,2001年出版造就性刊物《舉目》。《海外校園》雜誌定位在傳福音、引人歸主上,而《舉目》雜誌則是為教會的領袖和渴慕成長的弟兄姐妹預備的。時有弟兄姐妹略帶困惑地問:“怎麼《海外校園》讀起來和過去感覺不一樣了?”不是《海外校園》不給力了,而是目標讀者群(target audience)改變了;不是《海外校園》退步了,而是你進步了!

親愛的弟兄姐妹,當你拿起《海外校園》的時候,請你把她當成向新一代傳福音的工具,當成與魔鬼爭戰的武器;請你把她送到你所關愛的同胞手中去,讓其中所講述的神國故事成為神州的故事。同時請你為自己來訂閱《舉目》,願耶穌的手也透過這本小小的雜誌來引領你,陪伴你走過窄門小路上的低谷高峰,經歷在祂裡面的滿足和豐盛。

[海外校園機構]事工的更新和開拓,不僅是從一本雜誌發展到兩份刊物。在多年中國學人學者門徒培訓的事工基礎上,近年來開始了“教會領袖建造”事工和網上神學教育。今年還推出了OC電刊系列:《OC愛夢想》,《OC見證》和《OC透事》,從紙刊向新媒體全面轉型。其中《OC愛夢想》更年輕了,描述的是90後的信仰歷程。六月,OC微信平臺登場,幾個星期逾三千讀者關注訂閱。古老的耶穌故事,傳統的福音文字,藉著這個國內年輕人中最流行的社交網路,每天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心靈饑渴的人的手機上。上帝開了門,我們要緊緊跟上。

寫信給我的人是一位88歲的退休老牧師,目力已衰,這兩本雜誌不再適合他閱讀了。可他卻不僅肯定和鼓勵[海外校園機構]的事工,而且為他已經不能再讀的刊物又附上一張奉獻的支票。好像看見了“寡婦的兩個小錢”,我的心深深感動。今年上半年以來,[海外校園機構]赤字二十多萬美金,財務景況堪憂。上帝藉著這張支票對我們全體同工說話,雖然困難很大,惟要專心仰望祂。

老牧師在信中送給我一節經文,“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1:4)”。是的,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的光,跟隨祂的,雖有困難,卻永遠行在光明之中。人的生命一代過去,一代又來,耶穌基督的真理萬代長存。我們要接過老一輩手中的火炬,代代相傳,永不止息。不僅承傳,而且更新和開拓,心意更新而變化,把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傳給同胞,傳到地極!

拿起手機,撥通老牧師的家,感謝他的鼓勵和支持,還告訴他眼力差了不要緊,《海外校園》雜誌有了“朗讀版”啦!今後寄CD給他聽。我請老牧師勸勉幾句,他的話簡潔有力:“我在上帝面前為你們禱告,以禱告托住你們!”是的,禱告是最好的支持!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懇請你們同樣地舉起聖潔的手為我們禱告,為持守從上帝來的異象和使命,為福音傳遍神州和世界向主祈禱。讓我們一起承載使命,更新開拓,為主贏得新的一代。